然后,舒云就直接丢出了官绅一体服役的政策,其实汉室本来就有这个政策,除非是爵位高过一定的程度,否则的话,大家都是要履行徭役任务的,只是地主和有钱人可以交一笔践更钱,让其他人去服役。而现在呢,舒云表示,增加一项服役内容,那就是在社学,乡学教学,凡是能够默写出一篇先贤文章,并简单阐释其中含义的,都可以向上申请这个徭役任务,当然,不是什么人都有资格教学的,这得通过官府的选拔才行,选拔过之后,官府就可以安排服役时间和地点,当然,作为对读书人的优待,会根据就近原则来安排。
而在军中呢,将士和助教都不能算是服役了,这是有着正经编制的官员了,所以,一开始的时候,这些人可以从各个部门抽调算是过渡,之后呢,这就需要各地推荐考核了。
老实说,对于舒云的脑洞,一帮子朝臣都有些发蒙,但是呢,舒云这个建议可以说是惠而不费,正儿八经带过兵的人都知道,有组织,有纪律,还有知识的军队,比起那些乌合之众来说,就强出太多了,所以,大家多半是支持军中普及扫盲工作的。
只是,他们担心的是,徭役多出这么一个环节之后,会不会日后有人在其中捣鬼,让沉重的劳役都被压迫在没有读书机会的普通小民身上。
结果,舒云再次提出了一个设想,那就是改革徭役制度,以后徭役呢,直接就地在乡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