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63章 (第3/3页)
以往因为路途和地理位置原因,滙渠商贸形如空置,百姓采购物品,得往代节县上的市集去,家门口的小商小户,只能做些零散生意吊着口气,其实是没有什么商业规模一说的,崔氏不参与商贾事,整个镇上物竞不流通,县里市面上的人流就一直半死不活。 可自从崔闾开始修缮沿街两边店铺,参与官道维护,甚至给全县百姓花费巨资,开凿灌溉水渠,重新对各条街巷小道规划排水口与污水井,一切就都变了。 路上的泥淋没有了,道上的积水和污渍派了专人管理,给了孤寡一份可以自食其力的工作,有了专门收夜香的小队,集起来的污物全沤进了污水井,让侍田的老农专管着沤肥事项,等水渠开闸日,各家人可以按着田亩所需,花三到五文左右的费用,去兑些肥水灌田。 崔氏宗族一放开县里田亩的租赁限制,不仅崔氏族人得了实惠,各家都按人头分得了地,镇里百姓也沾了光,分到了一些边角靠山的地,虽不如崔氏族人分的田位置好,可在灌溉水渠的规划线路一出来,又有了肥水灌田之利,即便田地位置偏些,也没了耕种辛苦的顾虑,不用大老远的担水,不用满山遍野的去捡拾人畜粪便,自己沤肥,就只管埋头种庄稼就是了,惹得年纪大的老农直直感叹,感叹他们下一辈人的运气好,竟然能得如此便宜的种田之事,换他们来,一人种个百来亩都再不会嫌辛苦之类的话,且这都还在铁爬犁等农具,还没运进滙渠的时候说的,等崔元逸先其他县一步的,将耕田犁地的农具带进县镇,便是再懒惰的汉子,也不好意思再嫌种地辛苦之类的躲懒话术了。 人家崔老爷恨不得把米给你们端上桌了,哦,就叫你们动手煮一下,这还敢嫌累?不等旁人喷,家里的老婆孩子都急到能上手锤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