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九十三章 虚实在握 (第2/5页)
了防止灾年没有存粮赈济百姓,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眼下太原地区虽未生灾荒,可是粮价并不便宜。 民间粮价居高不下。府库中却有大量的存粮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因为存放太久而霉坏,这是地方上僵硬地执行朝廷的政令,未能体察皇帝爱民之心,同时也造成无谓的损失,因此希望朝廷能够让地方出粜陈米,以平抑物价。 徐有功在奏章中还说。太原地区千轴万艘,交通便利,随时可以购入其他地方的余粮进行储放,这样朝廷就可以用比较便宜的价格把陈米卖给百姓,再用比较高的价格把新米买回来继续存放。 一售一买之间的差价对朝廷来说并不是很大,却能兼顾到国家储备的战略需要。延长储备粮的存放时间,又惠及了买不起高价粮的普通百姓。 徐有功的奏章写的很详细。而且有理有据条理清楚,武则天听了很是意动,仔细斟酌一番后便吩咐道:“嗯,或可施行。不过要先着户部派员勘查,拟个章程出来,无论如何,粮储必须充足。若可行的话,也必须先联系粮源。确定可以尽快调集新粮入库,才可出售旧粮。” 天爱奴幼年时经历过的那场大灾难,武则天当时就在长安,她也是经历过的,虽说宫廷中当时还不致于没饭吃,可是各项供给也是急剧减少,对于外界生的一切,她也是有所耳闻的。 之后皇帝几次巡幸东都洛阳,主要原因都是因为粮食,因为关中地区生大旱灾,粮食减产、存储不足,只能率领满朝文武东迁洛阳找饭吃。 幸好那时大唐立国未久,人民已经经历过多年的战乱,深知这是天灾造成而非官府不仁,富绅豪商家里当时也一样没有存粮,揭竿而起吃不饱肚子,只能让饥民的处境变得更加惨烈,所以没有出现大规模民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