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枕江山_第九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章 釜底抽薪 (第4/6页)

的决定,而且是迁都这么重大的事情,能有四成把握,简直是不可想像。属下担心,只因洪水断了漕运,影响今冬京都粮储,皇帝就会有意迁都?洛阳虽有泛洪之危,关中还有干旱之险呢,并非十全十美之地啊。”

    沈沐道:“当然不是因为这一件事,不只是因为这一件或几件事的表象所显示的问题。而是其中透露出来的一些道理。”

    沈沐悠然道:“自三皇五帝到如今,如果我们仔细看看各个朝代选为都城的所在,我们就可以现,其中都是有迹可寻的。盘庚迁殷,是因为殷地富庶,容易筹措粮草。再一个,通过迁都,方便他削弱旧都贵族实力,三则是远离有异心的异族领地。稳定他的统治。

    周平王迁都于洛邑,是因为犬戎之乱使镐阳残破不堪,再者犬戎依旧在侧虎视眈眈,迁都才安全。而魏孝文帝迁都,一是为了远离北方游牧的威胁;二是从平城迁都洛阳,农业兴旺。漕运方便。还可以摆脱北方鲜卑贵族盘根错节的势力,以便顺利变革

    以古鉴今,帝王选都,所考虑的问题永远逃不出四个方面,一为地理、二为经济、三为军事、四为政治。地理上,关中虽时有干旱。可是水患对都城的危害却更大,如今这场水患如果再大一些。淹了洛阳城,后果如何你想像得到,虽说这里有漕运之利,论起优势只能勉强和长安打平。

    说起经济,从战国以来一直到如今,山东、关中、都是士农工商最达的地区,未来如何。无从得知,现在来讲。唯此两地。三两之中,山东北有契丹、西有突厥,适宜为国都的,只有长安和洛阳。

    军事上面,以我朝军力,立都于长安或洛阳区别不大。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