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51 好消息和坏消息 (第2/8页)
了一批机床和相关设备。但是实话实说,瑞典人也不是活雷锋,搞军火发家的博福斯怎么也不可能培养一个潜在的敌人。 所以从瑞典买来的机械设备,算不上先进,仅仅只能说是刊用而已。而且不光是机械设备,生产武器所需要的各种牌号的钢材也是短缺。当然,这一点不能怪瑞典人小气,在战争背景下,这些都是紧俏物资,想搞到还真需要门路。 而有了犹太人加入,那就完全不一样了,犹太人虽然在欧洲没啥地位,但是其族群的分布遍及欧洲各国,而且为数不少的精英犹太人还混得不错。也就是说犹太人的门路其实是相当广的,虽然这些门路不足以支持他们复国,但是搞点紧俏物资并不是难事。而且说句不好听的,特别善于发国难财的犹太,很擅长搞紧俏物资和违禁物资! 很快的,一批更加精密的机床就从瑞士辗转运抵了维堡,据说西格绍尔生产步枪就是用的这种机床。至于更好的钢材,这对于犹太人更不是问题,轻轻松松的就从瑞典和美国搞到了相应的产品。总而言之,犹太人的加入是解决了北方工业公司在硬件上的全部问题。 当然,在软件上的帮助似乎更大,前面说了,困扰北方工业的可不止是硬件问题,更加缺乏的是技工。不客气地说,俄国的工业基础是在是太差了,不要说高级技工,实际上连熟练工人都缺。 之前埃里克森可是发动了关系再加上高新聘请,东拉西凑才马马虎虎的把厂子开起来了。但是,很不客气地说,大部分技工都不太合格,所以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是居高不下。 而犹太人伸出援手之后就不一样了,千百年来,由于欧洲各国统治阶层的限制,犹太人不能务农、不能从政,只能老老实实的经商。虽然经商是一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