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51 走马换将 (第4/8页)
斯温胡武德觉得自己做了一个再正确不过的决定,甚至觉得曼纳海姆的负伤太及时了,他都有些想感谢俄国志愿军了,俄国佬终于干了一件好事,让曼纳海姆这个软蛋滚蛋了。 对于格尔茨伯爵的指挥能力,斯温胡武德充满了信心,他认为战场上的德国人比俄国人要厉害许多,自然而然的,德国军官就要比俄国军官厉害。被俄国人培育出的曼纳海姆都能将白军带到这个程度,比他更厉害的格尔茨伯爵自然会更进一步! 从某种意义上说,斯温胡武德的想法没有错,论军事教育,当年的德国人确实比俄国人强,容克军官团的战斗力不容小视。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论军官素质,当年的汉斯确实可以藐视世界。不要说粗糙的毛子,老牌陆军强国高卢鸡和大英帝国都要被甩开几条街,至于美国牛仔们,实话实说,素质相当那啥,也就那么回事。 论军事能力格尔茨伯爵可能和曼纳海姆差不多,甚至素质还可能高于曼纳海姆。但问题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不是最强就一定最好。芬兰白军的情况和德国陆军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格尔茨伯爵指挥德国军队作战,可能有十分甚至十二分的战斗力,但是指挥完全陌生的芬兰白军,能有一半的水准可能就算不错了。 事实也是如此,当格尔茨伯爵接手芬兰白军之后,头疼的问题是一个接着一个出现,以往在德国军队中最常见最普通的惯例,在芬兰军队当中也需要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的去强调。更可怕的是,芬兰白军严重缺乏训练,尤其是缺乏系统的军事训练。不客气地说,这就是一群临时拼凑在一起的乌合之众。 格尔茨伯爵被这群乌合之众折腾得那叫一个欢乐,最开始,他还试图用强硬的的手段迫使芬兰人转变,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