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 发动机之争(中) (第3/8页)
这些年为了搞工业化,托洛茨基没少做功课。对于俄国当前的工业现状,尤其是军事工业的情况,托洛茨基还是比较熟悉的。 在托洛茨基看来,俄国在动力这一块欠的账还相当的多,虽然通过引进美国莱特旋风系列、英国布里斯托尔以及德国宝马发动机,俄国不至于像一战那么尴尬了,但是技术储备还是相当薄弱的。这么说吧,多引进一点儿技术根本就不是问题,问题是引进的技术还不够多不够好。 比如am-34的祖宗,就源自德国宝马6,从1927年开始折腾,一直到了1933年才弄出一个问题多多的半成品。原因是什么,还不是技术储备不够。 而现在,12ybrs虽然跟am-34一样都是12缸水冷发动机,最大功率也相差无几,但是一个成熟度更高,而且重量更轻。最重要的是只要买12ybrs还附带的能引进12ycrs和土地神—罗纳14,怎么看都是好事嘛! 反正托洛茨基想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反对?甚至之前他还听航空部门动力系统的专家阿卡迪亚.德米特里耶维奇.什维托夫跟他提过,跟引进的莱特旋风相比,土地神—罗纳14系列发动机虽然不像美国货那么“精致”,但是非常适合苏联这种航空工业基础比较差的国家使用,其结构简单扛损性是非常不错的。 当时什维托夫很用很遗憾的口吻对他说:“很可惜,法国政府不同意出售该发动机的技术,否则,未来十年我们都不用为动力发愁了!” 什维托夫是什么人?那是老资格的航空动力专家,苏联国产化莱特旋风1820就是由这位全权主持的,后来在拉系列战斗机上广泛应用的ash-82fn活塞发动机就是这位负责的。连什维托夫都说好的发动机,能差吗? 托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