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16 发动机之争(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 发动机之争(中) (第8/8页)

来相要挟。也就是说想要突破重围,李晓峰只能就事论事了。

    一番思考之后,李晓峰吩咐道:“将乔姆斯基、图波列夫、波利卡波夫、什维托夫、克里莫夫、米库林等专家请过来,我需要跟他们好好的谈一谈!”

    李晓峰嘴里蹦出来的这些名字,哪一个没在苏联航空工业中留下了显赫的印记,可以说这一批人都是苏联航空界的学霸和泰斗。如果他们联名支持引进法国发动机技术,可以说从技术角度说没有任何人能抵挡!

    那么这些专家们对引进法国发动机是个什么态度呢?

    大力支持,举双手赞成!尤其是对于12y系列液冷发动机,他们是非常的看好,其中尤以老设计师波利卡波夫最为坚定,那是强烈地要求引进该型号发动机!

    那么为什么波利卡波夫等人如此看好这一款液冷发动机呢?这就要从星型发动机和v型发动机的根本性能来解释了。

    诚然,星型发动机因为空冷的关系舍弃了复杂的液冷散热设备,看似节省了不少重量。但是这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在发动机功率比较小的情况下。当功率的要求非常大时,用气冷就不合适了(大量的金属散热片也是死重)。这么说吧,只要发动机功率到了一个阀值,液冷设备的重量问题就不是问题了!

    波利卡波夫更欣赏液冷发动机还有一个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发动机的增压问题。空气的压力是海拔越高越小,海拔八千米的高度其气压就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了。而对于活塞式发动机而言,进气压力小了活塞做功自然也就小了,所以飞行高度越大,其实发动机的功率就越低。

    而飞行器为了追求更大的速度,必然要追求更大的功率,那怎么保证发动机在高空时的功率呢?那就必须要用到增压措施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