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530 被迫调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30 被迫调整 (第2/8页)

调往北部。

    这么来回折腾很费时费力不说,一旦军队向北走了,谁能保证巴伐利亚的共 产党残余力量不会死灰复燃?到时候就算又一次平定了北边,还得继续回头剿匪。这种搞法真心属于作死!

    艾伯特当然不愿意作死,但是协约国不讲道理哈,他们根本就不顾德国人的感受,尤其是法国佬,巴不得俄国佬将德国打个稀巴烂才好。

    不知道福煦是不是收到了这种暗示才下达上面那个命令的,反正他让德国人很不高兴很不满意,这让即将达成的凡尔赛条约又平地里多了一番变数,原本可以在十月份完成的谈判又一次拖延了。

    当然,德国人在合约上签字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他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机会表达一点儿诉求,尽量地保全一点儿颜面而已。

    不过也保全不了多少颜面,反正协约国没打算管德国人的死活,直接告诉德国人:“俄国人你们自己想办法解决,那是你们自己的事儿!”

    于是乎苦逼的德国军队不得不从巴伐利亚北上,穿越整个德国前去救火,连李晓峰都没想到这一招效果如此之好,仅仅占领什切青就让德国完全混乱了。

    可能有同志会说这不是扯淡么?不就是一个调动军队的过程,怎么会混乱呢?很简单的道理,大批军队的集结和调动是需要交通线路支持的,而此时协约国的军队从法国正在横穿德国前往波兰,这就占据了德国东西交通干线,然后德国人还要从南往北调动,这两股潮流撞在一块,能不乱吗?

    不通则乱,乱则更堵,反正德国的几大交通枢纽堵得一塌糊涂,这极大的延缓了德国和协约国的军事调动能力,间接的给正面战场上的战斗减轻了压力。

    图哈切夫斯基对此的感触就最明显,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