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338 奇袭(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8 奇袭(下) (第4/8页)

多机枪?

    而众所周知,红鹰团的主力根本就没参加这次行动,去的仅仅是一个突击连。可想而知这个胆小鬼是被彻底地吓傻了!

    至于后面说的什么自动枪、什么冲锋枪,尤其是拿在手中发射的火炮,怎么听怎么像天方夜谭,约翰松同学,你是在说科幻故事吗?连莫辛纳干都做不到人手一只的俄国军队,有自动步枪?笑话!

    还有,冲锋枪是闹哪样?众所周知世界上第一种冲锋枪是德国的mp18,德国人会把mp18送给俄国人?你确定不是在搞笑?

    至于什么拿在手里发射的火炮,对此西方记者们一致认为,约翰松是被吓坏了,这个可怜的孩子竟然连手榴弹都认不住来了,更可笑的是这个傻瓜连自己是怎么负伤的都不知道,以当时的交战距离,手榴弹根本就扔不了那么远,显而易见,这个傻瓜是中枪了,而不是被榴弹炸伤!

    战斗结束之后的最初二十年里,西方记者们普遍对约翰松的回忆录不屑一顾,认为他就是一个惊慌失措被吓傻了以至于出现了幻觉的可怜虫。甚至有一位骄傲的英国历史学家在他专著中毫不客气的对约翰松的回忆大加鞭挞,将其贬得一文不值。

    在这位有良心的历史学家的专著中,这场战斗的面貌才被“真实”的还原了,参加进攻的是俄国人 民志愿军第二师一团侦察连,主要的武器是莫辛纳干和马克沁,在白军的誓死抵抗之下,俄军损失惨重,几乎全部阵亡。

    为什么这位会得出如此离谱的结论呢?原因是不懂俄语的他,拿着一本俄英大字典“机翻”了图哈切夫斯基的回忆录,其中这位天才元帅曾经用抱怨的口吻在炸桥行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如果让第二师一团侦察连去,一样会取得圆满的胜利。”

    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