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17 过渡 (第6/8页)
段时间内,我国依然会面临协约国集团的联合绞杀和封锁,而国内的经济状况又是相当的恶劣……在此种不利的情况下,我们必须要留一条对外的通路……我认为芬兰的特别行 政区就是一个契机,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其打造成对外沟通的窗口呢?” 当然,李晓峰也没有将所有的希望全部都寄托在导师大人那里,毕竟他老人家那边的压力也是比较大。托洛茨基的执政理念,这么说吧,斯 大林当年虽然将托派的理论批判得一钱不值,将老托打成了共 产主 义的异端,但是在搞国内建设方面,钢铁实际上是全盘接受了老托的理念——通过搞集体农庄从农民那里获得第一桶金,然后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工业化。 历史上,钢铁先是联合布哈林,打着优先建设农业的想法干翻了执意工业化的老托,然后上台之后就翻脸不认人,把优先发展农业的布哈林也打翻在地,这才坐稳了第一把交椅。 而现在,因为列宁的存在,托洛茨基恐怕不会被批臭之后流亡国外,他的部分执政理念将被付诸实施。从列宁在革命期间的表现看,他也是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人,为了应对帝国主 义的全面封锁,为了保证苏维埃政权生存下去,他不会反对工业化。 而全面工业化是需要大把银子的,需要的恐怕是天文数字一样的资金投入。而对当时的俄国来说,那真心是囊中羞涩,根本拿不出这笔钱。必然的,那就只能厚此薄彼。只能先盘剥农民积累原始资本,必然要走集体农庄之类的集体化或者说公有化道路。 之前从推广战时共 产主 义政策看,不管是托派还是列宁派,对这条路子是相当满意的。俄国既然要这么走,芬兰特别行 政恐怕就很难例外了。 而李晓峰知道,这是一条死路,至少对当时的俄国来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