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 远东之行(上) (第6/8页)
机真正的用途自然不止这么一点儿,但是在那个年代,很简陋的早期直升机真心能做到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充当稳定的炮兵观测平台,并承担一点儿轻量的侦察任务,这就是直升机的极限了。 不过作为一个真正的军人,当李晓峰向布柳赫尔详细的描述了什么是直升机之后,布柳赫尔产生了相当的兴趣,对于地广人稀条件恶劣的远东来说,一款垂直起升降落的飞行器还是有相当吸引力的,至少比坑爹危险的炮兵观测气球好用不是。 不过布柳赫尔也没有被李晓峰描绘美好前景忽悠,他很想实验性的使用过这种新飞行器之后再做评价。对此李晓峰自然也是能够理解的,很快就致电eo公司,让其抽调一部分状况比较好的俄国山寨版r-4直升机运往远东。 和原版的r-4略有不同,俄国版的r-4要大一些,实际上更接近西科斯基后来的s-51。该机现在的编号是s-11,也就是西科斯基公司第十一种飞行器。当然之前的那十种确实是不成功,几乎每一种都只生产了一架原型机。 s-11旋翼直径15米,空中1.8吨,最大起飞重量2.3吨,使用一台布里斯托尔木星6发动机,也就是苏联的m-22发动机(480马力),最大平飞速度170公里每小时,最大航程450公里。可以携带一名驾驶员和三名乘客。 总而言之,s-11几乎比历史上的r-4大了一倍,飞行性能也提高了很多,至少是能驮四个人了。这对于充当炮兵观测机而言算是及格了。 当然,相对于s-11,布柳赫尔更感兴趣的是某仙人所言的真正的运输机。对于地广人稀基础设施异常落后的远东来说,交通是个大问题。而远东红旗方面军的防区又相当的广阔,延绵上千公里。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