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6 从康格里夫说开去 (第3/8页)

夫火箭,原因是毛子的技术水平低,冶金技术跟不上形势。而康格里夫火箭生产简单、价格便宜,毛子们一直在用它。

    甚至到了日俄战争时期,毛子分析失败原因时,就认为没有给前线部队装备大量的炮兵用火箭是重要的失败因素。根据毛子的看法,火箭武器重量轻便(跟身管火炮相比,发射装置不需要承担多少后坐力,自然轻),火力猛,射速快,机动灵活,是良好的支援武器。

    实际上火箭炮之所以能首先在俄国大放异彩,也正是因为上面这些原因,毛子的“哥萨克军事传统”对于机动和火力的渴求是无止境的。在大范围的机动作战中,任何笨重的跟不上队伍的火炮都是不受欢迎的。

    尤其是俄国内战,跟之前的一战是有相当大区别的,一战是典型的阵地战、战壕战,几乎不存在什么机动。而俄国的内战动则转战数千公里,红军和白军在广袤的国土上你来我往,杀得天昏地暗。所以,不管是红军还是白军,对骑兵和机枪更有爱,而对于笨重的火炮,那真是毫无兴趣。

    当然,这种作战模式也是有相当大问题的,按照克劳塞维茨的理论,军队的核心就是火力,谁的火力强谁就有优势。而为了机动灵活,红军的火力不是一般的单薄。后来兵败华沙,除了图哈切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之间有龌蹉,配合不当之外,没有足够的炮兵支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说了一大推,其实结论只有一个,那就是火箭炮很好,很对红军的胃口,也对某仙人的胃口,为了避免红军再次缺少炮火支援,开发一种生产简单、重量轻便、火力猛烈的武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作为喀秋莎之父,季霍米罗夫无疑是很好的人选,此公乃是这个年头世界火箭炮界的权威泰斗。实际上此公1919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