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8 各取所需(下) (第6/8页)
,33型驱逐舰不得不疯狂的拉长舰体,最后导致33型驱逐舰成为了二战中长度最长的驱逐舰。 当然,虽然这8门130确实很强,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怎么说呢?毛子的b13在对海打击上没得说,很强!但是这款火炮身管太长,弹丸太重,导致炮塔的俯仰回旋速率是比较慢的。而对于防空作战来说,后者更加重要。整体而言,b13略显笨拙,它更适合传统的对海对陆射击,而不是防空作战。 这于李晓峰的初衷,建造一款防空型驱逐舰来说,真心是不太合格。反而这更加符合斯 大林重火力中雷击中速度的大号鱼雷艇的思路。当然,某仙人也是没办法,因为毛子当年也没有多少能拿得出手的高平两用舰炮,而这一款130也是唯一能用无线电近炸引信的高平两用舰炮了。 熟悉二战的朋友都知道,美帝的海军防空之所以给力,除了航母打伞之外,完全得益于无线电近炸引信的应用。但是这种很好很强大,甚至在后世看来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电子引信在当年实属高科技。对于电子工业薄弱的苏联而言,压根就没办法生产。 哪怕是李晓峰的诺基亚为此专门成立了攻关小组,不惜代价的投入财力,折腾了十来年取得的成果也让人很无语。首先,研发出的引信体积比较大,暂时只能应用在5英寸级别以上口径的火炮上。也就是这一条就直接k.o了毛子当年从意大利引进的100毫米高炮,让33型驱逐舰只能带着笨重的130上战场。 这还不是全部问题所在,请注意,美帝当年研制出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是主动式的,引信能主动发射电磁波,接收反馈回来的回波在一定距离上引爆炮弹。 也就是说美帝的无线电近炸引信既能发射电波也能接收电波,这就是所谓的主动式无线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