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08 各取所需(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 各取所需(下) (第8/8页)

线电近炸引信之外,其他部队一概不配发。而且每一枚引信从生产到使用都必须有专人负责,在没有军 委的命令下,任何人不得将该引信带出军火库!

    总之,在有了无线电近炸引信之后,33型驱逐舰在当时也算是防空能力比较强的战舰了。不过这并不能让李晓峰满意,因为33型驱逐舰还缺乏最重要的核心——雷达。

    没有雷达,没有先进的火控设备,光有无线电近炸引信依然会被吊打。而雷达确实不太好弄,哪怕诺基亚在这方面投资相当的惊人,但是在1933年依然拿不出一款合适的舰载雷达。要么天线体积重量惊人,根本不适合上舰,要么就是性能相当的凑合,几乎没有实战价值。

    对此,李晓峰也没有太多的办法,只能在33型驱逐舰上给雷达预留接口,等以后技术成熟了再上舰。

    总体而言,33型驱逐舰是红海军走向现代化的第一步,它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的经验为红海军后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不客气地说,之后不管是36型驱逐舰还是35型巡洋舰能够顺利诞生,都离不开33型驱逐舰。33型驱逐舰上应用的新技术在它们身上才真正成熟结果。

    而也正因为此,作为应用新技术的先锋33型驱逐舰不可避免的变得十分昂贵。这么说吧,两艘33型驱逐舰的造价就顶得上一艘35型巡洋舰。

    请注意!35型巡洋舰是不折不扣的重巡洋舰,正常排水量超过一万两千吨并拥有9门203毫米主炮,这样一个大家伙竟然只顶得上两艘33型驱逐舰,可见后者有多么昂贵了。正因为此,原本准备建造至少8艘的33型驱逐舰最终只造了四艘就草草收场,取而代之的是更便宜和更经济的36型驱逐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