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兵在1917_211 各怀鬼胎(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11 各怀鬼胎(中) (第2/8页)

呢?原因很简单,政治需要。自从布尔什维克同德国人达成了布列斯特合约之后,俄国的形势似乎是比较明朗了——就像列宁说的,一场内战不可避免!

    如果布尔什维克能够再下一城,消灭掉国内的反对派,那么俄国今后半个世纪的走向就基本明确了,不用说共 产党将开天辟地。反之,如果俄国国内的反对派造反成功,打垮了布尔什维克,那么俄国恐怕将恢复到老秩序,也就是像二月革命胜利之后的那种状态,继续乱下去,甚至会呈现出一种群雄军阀割据的状态。

    当然,对于阿列克谢耶夫等人来说,这样的混乱是可以接受的,至少游戏又重新回到了他们所制订的规则当中,就算是乱也是民 主的乱、高尚的乱、道德的乱。比布尔什维克黑暗、残暴的“秩序”要强一万倍。

    可以想象,在那种混乱的状况下,对野心家们来说,是充满了机遇的。不管最后俄国变成什么鬼样子,甚至分裂成几块几十块,只要自己的利益得到了保证,那才是真理。

    这一点儿都不是开玩笑,在历史上,在俄国内战中,白军的头头脑脑之间,可是一点儿都不团结,更谈不上什么和睦。就比如这个帐篷里坐着的两个人,邓尼金和弗兰格尔,作为白军的主要将领,这二位的矛盾后来就非常的尖锐,斗争那个叫激烈。最后弗兰格尔被邓尼金赶出了俄国。

    其他的,立宪民主党和社会革命党之间的纠纷,政治领袖和拥兵自重的军阀之间的矛盾,林林总总的一大堆。可以说从一开始,这批人就不是一条心,也从来没想过要朝一个方向走,只要是条件允许,这帮货就会互相倾轧,争权夺利。

    其实,二月革命胜利之后,就表现出了这种现象,社会革命党和立宪民主党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就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