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5 形势变化 (第2/8页)
而且中央一再的叮嘱有些让他放不开手脚。 也就是说,这一战打完,虽然基本上肃清了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的大股白匪军,但并有达到彻底消灭白匪军的目的。更像是一拳将白匪军打碎了,四处奔逃到处活动的他们像泥鳅一样讨厌,让本来就很复杂的战场形势变得更加的纠结了。 六月底,当布尔什维克还在满世界宣传伏尔加大捷,向全国宣布击毙了****头子科尔尼洛夫的时候。乌法方向传来了一声炮响,平地里跳出来的无畏上将高尔察克被任命为俄国最高执政官,这个政治上的白痴向着自己的毁灭之路又进了一步。 七月初,抵达乌拉尔城的邓尼金跟高尔察克以及协约国集团经过一番唇枪舌剑的谈判之后,被迫承认了高尔察克的权力。不过,邓尼金也收获了西南方面军总司令一职,而且英国人经伊朗从乌拉尔河送抵的军火和粮食让他有了重整旗鼓大干一场的可能。 在乌法、在萨马拉、在乌里扬诺夫斯克、在奥伦堡、在乌拉尔,形成了一个白军集团。最高执政高尔察克经过紧张而充实的努力,在极短的时间里拼凑出了十五万大军,再加上邓尼金和其他相关部队,这一片白军高达三十万以上! 乌拉尔山方向快速恶化的局势,让政 治局感到忧心忡忡,顿河和伏尔加河以及乌克兰的事情还没有摆平,一眨眼的功夫乌拉尔的白军像春天里的小草一样茁壮的成长了起来。 “我们的战斗中心应该从乌克兰、顿河和伏尔加河流域向乌拉尔方向转移。必须乘着高尔察克和邓尼金聚集更多的匪徒之前,将他们就地消灭!” 列宁的态度是坚决的,托洛茨基也不反对,唯一需要讨论的问题,让谁去收拾东方的白军? 列宁更倾向于调走伏龙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