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39 上马新武器 (第7/8页)
费德洛夫叹了口气,他也看出来了,某人今天是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了,翻看手里的工作册思考了良久,他终于回答道:“如果确实有完善的设计,我可以想办法挤出一点生产能力……” 他还没说完,某仙人就兴奋了,转身跑出了会议室,没多久之后,这货就带着一摞图纸回来了。 “这是我在业余时间设计的一种新式高射机枪,你们看看行不行!”某仙人没羞没臊地说道。 其实他所谓的新设计根本就是山寨dshk,而且是当着设计师捷格加廖夫的面盗版,真心是有够无耻的。 作为苏联第一种大口径重机枪,dshk是捷格加廖夫在dp机枪的基础上放大而来的。1931年被红军采用,最开始命名为dk机枪,也就是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的意思。不过原版的dk机枪使用鼓形弹夹供弹,每个弹鼓只能装三十发枪弹,而且弹鼓又大又重,战斗射速是相当悲剧。 这种蛋疼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38年,另一位著名的苏联轻武器设计师斯帕金设计了一种鼓形弹链供弹机构,该机构可以很容易地装置在dk机枪上,代替原来的弹匣供弹机构。这样就能增加机枪的实际射速。 1939年2月经过这种改进后的捷格加廖夫大口径机枪正式被苏联红军采用,并重新命名为dshk-38,或只简称为dshk,即“捷格加廖夫-斯帕金大口径机枪”的缩写。国内有时会音译为“德什卡”机枪。 说实话,捷格加廖夫确实是一代枪械大师,但是这位设计的机枪在供弹具选择真心是让人蛋疼,dp机枪的大盘子、ptrd-41的小单发,在加上dshk的鼓形弹匣,就没有一个好用的。每每他老人家设计出来的武器,总要被后来人插一腿,改改供弹方式之后就跟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