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3 远东之行(下) (第5/8页)
基本上将日伪势力驱逐出了察哈尔省。而此时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也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接下来的就是一幕幕悲剧了,在何应钦和老蒋的运作下,一面调集十万部队围剿抗日同盟军,另一面也大肆进行政治和金元攻势,软硬兼施,一面收买和拉拢同盟军所部,一面威逼冯玉祥走人。到了八月份,一度兵力逼进九万大关的抗日同盟军仅仅剩下一万五千人。而且冯玉祥也在极大的政治压力下被迫返回山东泰山修养。 很显然,在7月份,抗日同盟军已经进入了历史的拐点,如果李晓峰不加以干涉,这支部队很快就会瓦解。 而按照李晓峰的计划,以吉鸿昌和方振武为主的抗日同盟军应该从多伦北上,向察哈尔北部进发,在察哈尔省北部地区建立一块根据地。而北面的马占山则从北向南进军,出满洲里,在兴安省西南部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最好是让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背靠苏联和当时的外蒙古长期地跟日本关东军相持下去。 不过现在,随着形势一片“大好”,同盟军内部开始出现不一样的论调,一部分人认为继续北上似乎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察哈尔省的中部是两片沙漠,多伦往北几乎是不毛之地,在这一片地区发展抗日武装似乎没有什么搞头。更正确的做法是南下,夺取北平,在北平地区建立抗日根据地。 这个想法有道理吗?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察哈尔北部确实太荒凉了,跟人口和经济条件更好的北平地区相比,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北上的困难确实比较大。 可问题是,南下问题就少吗?南边的那一群军阀,不管是张少帅的东北军、阎锡山的晋军还是老蒋的中 央军哪一个是好相与的,怎么可能平白的将北平这种大城市让给你? 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