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35 挽救行动 (第5/8页)
实施,而对于白军而言,完全不需要什么政策的指导,对他们而言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不需要像布尔什维克那样多此一举。 米罗诺夫换了一个老板,决心寻找真正的革命良心,但是结果却是当头一棒,当白军不断用各种方法刷低他们的底线和节cao时,当他们不断地挑战米罗诺夫的底线时,米罗诺夫又萌生了去意。 似乎,我应该再换一个老板? 不过对于米罗诺夫而言,想的简单做起来难。白军是没有监控****敌人的契卡,对他们而言对付叛徒和逃兵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直接杀掉,绝不会有任何例外。 脱离白军不光很危险,而且对米罗诺夫而言,脱离了白军之后投奔谁呢? 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同时得罪了俄国境内最大的两股势力。米罗诺夫似乎再也没有容身之所。布尔什维克视其为叛徒,全面的通缉他,看上去绝对不会放过他;至于白军,那比布尔什维克更加凶残。反正怎么看米罗诺夫都没有老板可换了。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的换老板,也会不断地刷低他的节cao,就算有新的老板接纳他,但也不会再信任他了。 一个不受信任的人能够大展拳脚能够施展抱负吗? 米罗诺夫知道,很不可能。所以哪怕他在白军中过得相当的不如意,他也不敢再轻易地做出任何选择了。 “米罗诺夫这个人还是可以挽救的!” 米罗诺夫并不知道,几千公里之外,李晓峰决心帮他做出选择,像他这样有才华有良心的军人就这么任其蹉跎下去,太可惜了。如果能再给他一次机会,李晓峰相信这位应该会知道站哪边的。 德米特里.亚历山大洛维奇有些意外,作为托尔斯泰伯爵的私生子,作为一个曾经的大贵族(亚历山大洛维奇16岁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