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68 新武器引发的纠纷 (第3/9页)
所有的人都会变成泥猴子。 而且根据步兵兄弟的反应,除了122榴弹炮威力还给力一点,其他的炮弹对付坚固的工事实在差强人意,幸亏志愿军在维堡还有海军的重炮支援,否则真心打不过对面的德国远征军。 部队上下强烈要求一种弹丸重量足够大,重量足够轻的“重炮”来代替手头不太给力的家伙事。不过这种要求在红军总装备部看来,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又要弹丸威力大,又想火炮重量轻,这怎么可能做到?老子又没有天顶星的科技,怎么可能满足得了。 对此李晓峰想说的是,怎么可能满足不了?在他看来战士们想要的就是火箭炮而已,多简单的事儿啊! 简单吗?一点儿都不简单,也许在某仙人看来,火箭炮就是几截无缝钢管拼在一起,然后把“钻天猴”放大塞进去就ok了。当然,这种程度的所谓火箭炮俄国早就有了,不就是康格里夫火箭么。实际上这种武器也确实用在了芬兰战场上,不过效果那是相当的不咋地。 好在某仙人很快就醒悟了过来,赶紧回到了正路上,在他资助下季霍米罗夫搞出了一个简陋版的“喀秋莎”,这是一种76毫米口径的靠十字形弹翼稳定的大脑袋弹药,最大射程3千米,威力大致相当于105毫米榴弹炮。 “这就是咱们的新武器?” 乌博列维奇对这种用几根钢条拼接起来的新武器十分的不看好,因为它简陋得令人发指,他这个正牌的老炮兵从来没有见过如此不像火炮的火炮。 李晓峰也觉得没面子,现在摆在他面前的半成品,更类似于喀秋莎,用的是导轨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