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394 摘桃子 (第4/8页)
一个小麻烦,仅仅用嘴炮就能将其赶走。等待着李晓峰还有一个更加棘手的大麻烦——屁颠屁颠赶到柯尼斯堡的拉狄克。 作为托洛茨基的死党,拉狄克虽然在布列斯特合约问题上走了弯路,加入了布哈林的左 翼共 产主 义者集团。但是随着国内局势的好转,他们也渐渐地回到了中央。比如拉狄克就成为了外交人 民委员会中欧司和苏维埃全俄中 央执 行委员会对外关系司的负责人。 应该说,拉狄克的工作能力是相当强的,他在德、奥、匈等国战俘中开展宣传工作,出版了《各国人民和平》杂志,越过战壕,把杂志散发到德、奥士兵中去。他还领导组织大约1万德、奥战俘加入俄国革命军队。在西伯利亚战俘营的德国人中发起成立了李卜克内西旅,号召战俘保卫苏维埃。 从某种意义上说,托洛茨基的不断革命论,最重要的两大臂助就是拉狄克和越飞。这两个人主管对德奥关系,负责策动中欧和东欧的革命工作。 当然,这项工作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德国还没有战败投降的情况下,一面要积极地准备策动革命,另一面又要维护好外交关系,尺度是相当的不好把握。 尤其是克列斯廷斯基弄出了爱沙尼亚风波之后,拉狄克和越飞的工作就愈发的艰难。一直到李晓峰在柯尼斯堡插了一刀,将东普鲁士和波兰搅得天翻地覆之后,这二位的工作才好开展。 “形势非常明朗了,”柏林的俄国大使馆内,越飞对拉狄克说道:“随着西线局势的恶化,以及东普鲁士和波兰的起 义运动。德奥集团的战败已经不可避免。我们的主要工作将从维护同德国的外交关系转变到积极展开发动革命斗争!” 拉狄克点了点头,说道:“我同意这个判断。实际上托洛茨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