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七章 官吏合流? (第2/4页)
发展,出现全民读书的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可能,到时每年参加科举的人数将是一个天大的数字。 李璋的话也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在现有基础上的推论,随着土豆的推广,大宋基本已经解决了粮荒,当然穷人肯定有不少,毕竟贫富不均在哪个时代都是个大问题,但随着赵祯对大宋的改革,只要不出意外,以后大宋肯定会推动教育的普及,再加上活字印刷也已经出现,所以读得起书的人也会越来越多。 有这么强大的教育基础,如果再像现在这样,每隔几年才录取一两百人,这点人相对于庞大的读书人阶层来说简直太少了,所以必须要做出改变,否则日后肯定会因为上升通道太小而引起一些人的不满,说不定还会造成大乱子。 在这种情况下,李璋给赵祯的建议就是官吏合流,简而言之就是把吏员也纳入到了朝廷的官员体系中,因为在这个时代,官与吏之间界线分明,官有官身,入了官籍,而吏的身份依然是普通百姓,阶层并没有上升,但却可以行使一部分官府的权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吏的招募也十分混乱,有些有是各级官府官方招募的,有些则是官员带过去的,有些则是当地的关系大户,他们在当地的势力盘根错节,哪怕官员也要依靠这些有关系的吏员统治地方。 可以说朝廷中枢放弃了吏员的人事大权,而是下放到各级官府和官员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