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一十三章 闽王 顺王 辽王 (第2/5页)
奉表永历皇帝。 其实吴三桂觉得这个提议很是可笑,他道贼秀才已拥新帝,哪里会理会朱由榔。那唐王皇帝才做得几天,又哪会甘心从宝座离开。此事有些荒唐,真想要南都服软,唯今之计还是先入北京,他定武祭孝陵,朱由榔便能祭成祖以下诸帝陵,届时大义名份永历本就不缺,法统也是神宗孙,兵将亦有,人心向谁便难说了。 洪承畴却笑道此事就是荒唐,但却不能不做。倘不遣使南都,岂不是自承永历不如定武,旧帝不如新帝,又或是默认定武小朝廷的法理性了不成? 这件事的重要性不在于南都是否愿意退让、贼秀才真将唐王撇下重奉永历,而在于叫江南、叫湖广、叫两广、叫江浙、叫那北方各省都知道,永历天子尚在! 天子在,唐王做得什么皇帝! 永历在一天,定武便做不得数! 洪承畴这么一说,吴三桂恍然大悟,忙让朱由榔赶紧拟旨。朱由榔为自保,也为获得吴三桂的支持,更为自己帝位,对吴三桂和洪承畴的种种指使,竟无一不答应。吴三桂自贵阳启程入川时,三道封王圣旨同时自贵阳快马加鞭发出。 一道是封周士相为“齐王”的圣旨,一道是封郑森为“闽”王的圣旨,一道是封李来亨为“顺王”的圣旨。 周士相早已在南都得唐王册封齐王,此事天下尽闻,朱由榔却再颁封王旨,其中自是有用意。若周士相接受永历“齐王”封,则唐王的定武朝廷便立即灰飞烟灭;若周士相不受,则于朱由榔不损,天下人至少看到了他对于有功之臣的封赏之厚,不会如从前责怪他赏罚不明,吝啬王爵。这个态度,洪承畴怎么也要让朱由榔做足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