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177 皇帝送命题 (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77 皇帝送命题 (二合一) (第8/11页)

时沈忆宸脑海中思维疯狂运转,想着该如何给出一个最为合适的答案。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朱祁镇一人提出过,早在几百年前宋太宗赵光义,也很没有逼数的向大臣问过。

    当时一名叫做李昉的大臣,用了一句诗回答:“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这句诗引用了一个典故,那就是当年唐太宗在春节前夕,把关押在京师的死囚召来,与他们约定如若能在来年秋天自觉归狱服刑,那么现在就能放他们回家,与亲人一起共度春节。

    结果到了次年秋天,数百名囚犯都主动投狱,无一人潜逃。为了表彰这批死囚的诚信,唐太宗下诏赦免了他们的罪责。

    典故的本身是为了宣扬唐太宗的德政,就连死囚都能心悦臣服被感化,后世还有哪位帝王能做到如此“内圣”?

    听到这句诗词,赵光义也明白过来,自己是远不如唐太宗。

    李昉可以用诗句来暗示,沈忆宸却明白自己不能这样做。因为他已经知道之前感受到的朱祁镇冷漠眼神,并不仅仅对经筵的厌恶,还有对自己不满。

    这种状态下,还敢直言不讳指出他不如唐太宗,绝对是找死!

    “沈卿家,这道问题对你而言,是这般不好回答的吗?”

    朱祁镇语气中甚至带着一丝“哀怨”,自己钦点了沈忆宸三元及第,并且把他视为未来的股肱之臣,期望能君臣相得开创一段太平盛世!

    却万万没想到沈忆宸让自己失望了,此子从未真正认同过自己的文治武功,接连谏言了蒙古、麓川的威胁。

    如果区区鞑虏跟蛮夷还能威胁到大明,那把自己数次征伐战果给置于何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