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154 钦点状元(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4 钦点状元(二合一) (第3/10页)

 曹鼐就是杨溥选中之人,从中进士那一刻就开始全力扶植,一步步的走到了内阁权利中枢。

    其实不单单是曹鼐,更下一任内阁首辅陈循,同样也是杨士奇挑中的新生力量,甚至他还是杨士奇的族外甥!

    可以说明朝极其完善的科举制度,除了为文官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力军外,也滋生了无数利益小团体。

    再加上座师门生、同乡同年等等官场结党手段,小团体就变成了大团体。

    明朝前期还好,明太祖明成祖比较生猛,依靠类似于白色恐怖的手段,杀的人头滚滚硬是压制住了文官集团膨胀的野心。

    另外还有个勋戚集团的存在,也让文官集团不敢太过于放肆。

    到了正统朝土木堡之变后,勋戚集团完犊子了,没有了制衡力量。

    宦官集团说实话,出现个诸如王振、刘瑾、魏忠贤这样的权阉,依靠着厂卫特务机构,还能掰掰手腕。

    一旦缺少了顶级领头人物,不管在体量还是质量,没有科举制度的后备人才加持,与文官集团完全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最多争一时之瑜亮。

    其他势力就更不用看了,宗室皇帝自己都信不过,当猪在养。武将脊梁被打断了,后世知名如戚继光这等千古名将,在张居正面前不过门下走狗尔。

    到了最后文官集团茫然四顾,真是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既然没有了同等势力的对手,那就回顾初心,继续与皇帝斗……

    所以就出现了嘉靖、万历两朝各种奇葩事件,斗到最后皇帝也认怂了,干脆消极怠工,老子怕了你不上朝总行了吧?

    说实话,这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