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_163 文武全才(二合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3 文武全才(二合一) (第2/12页)

都是中低层清流文官,大明朝越是这种处于底层的文官群体,就越遵循所谓的士大夫清**神,容不得外界的丝毫“玷污”。

    你说他们这般打击异己,是文官集团那种自私自利吧,其实并不准确。

    很多人确实无比坚守心中的信念,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是大义之举、为国为民,从未想过谋私。

    就拿廷杖来举例,后世很多都说是文官故意骗皇帝打,有沽名钓誉的嫌疑。

    明末摆烂后确实有这类人,但明朝中后期并不多。

    事实上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宦官刘瑾专权,为了报复那些不服他的文官,曾在午门外廷杖打死了二十三人。

    正德十四年群臣为了反对明武宗南巡劳民伤财,前前后后一百四十六位大臣惨遭廷杖,十一位大臣死于杖刑之下。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嘉靖朝“大礼议”事件就更不用说了,廷杖一百三十四人,当场杖死十六人。

    廷杖的死亡率并不低,而且这还只是当场打死的,一般没打死也得被关进诏狱,遭受酷刑后还要死一拨。

    就这死亡率去骗廷杖,大概是嫌自己活的命长。

    就算如此,面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依然有无数底层文官悍不畏死,前仆后继的上疏抗争皇权。

    甚至写出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还留下了一句名言。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文人重气节,轻生死,很多人以行践言做到了。

    只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是,自己这番舍身取义始终处于高层的cao控中,本质上沦为了权利斗争的产物。

    到了后期那更是纯垮了,言官群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