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养廉银制度 (第3/4页)
竟边关不太平不是。 滴水之恩尚且涌泉相报,更别说再造之恩。 何况除却恩情,崇明帝平日里也是对贾蕴恩宠有加,作为君王亦是勤勉,这般天子如何不尽忠? 念及此处,贾蕴想着防范贪官污吏的方法,踌躇一番后,贾蕴开口道:“陛下,臣倒是有些想法,可臣说了,陛下切莫怪罪。” “哦....”崇明帝意外地看了眼贾蕴,沉吟片刻后说道:“朕给你赐字诤臣,就是希望你敢于直谏,有什么便说,朕不会没有容人之量。” 听到崇明帝的话,贾蕴开口道:“禀陛下,恕臣直言,大乾朝贪官污吏横行,在臣看来,这是不可避免之事,究根到底,还是俸禄的事,按大乾规制,亲王的俸禄,比如忠顺王爷,一年有一万两,郡王五千两,这般俸禄自然是不用担心什么,而下面的官员俸禄就少得可怜的,一品大臣也只有一百八十两的俸禄,二品是一百五十五两两,三品是一百三十两,而越是低级的官员,俸禄也就越低,等到了八九品的官员,俸禄也只剩下了三四十两,。 一般来说,官员每年需要支出约一百两银子,这笔银子包括了吃穿用度,还有雇佣仆人,仔细算来,就算是一品二品的官员,每年如果想要保持体面的生活也只是勉强而已,更别说富裕,到了八九品的官员,更是几乎维持不了生计。 虽说在俸禄之外,官员还有俸米的补贴,这笔钱财的数额基本和俸禄一致,但其实也没多少。 正因为官员们俸禄水平比较低,他们为了生计,也不得不想出来各种办法捞钱。 臣建议,专门设置了养廉银制度,借此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避免贪污事情发生。” 贾蕴提出的正是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因为大乾朝与清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