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49章 砚台再现 (第3/5页)
开玩笑,多少收藏大家都鉴定不了的物件,他一个无名小卒怎么可能鉴定的出来? 宣炉这玩意,从明代就开始仿造,具体造了多少没人清楚。 有传说宣宗后期工部那些制造宣德炉的原班人马也直接撸起袖子开始仿造,造成现在的宣炉真假难辨。 这一点基本可以断定是真的。 但现在流行的什么明宣宗工部侍郎或者工部尚书吴邦佐造宣炉的说法就有点经不起推敲了。 因为明宣宗时的工部尚书叫做吴中,他的字叫思正,也不是邦佐。 吴中,字思正,因功累迁至右都御史,永乐五年,改工部尚书,后被罢官,仁宗即位,出之,复其官,兼詹事,加太子少保。 此人在明代是四朝元老,从永乐五年为工部尚书起,浮浮沉沉,历任洪熙、宣德、正统四朝工部尚书。 根本就没有吴邦佐这个人,纯属虚构。 一直到民国,仿造宣炉的就没断过,可以这么说,民间各种叫宣德炉的铜炉不计其数。 因为没有真正的宣炉出世,所以现在鉴别宣炉的经验之谈也往往经不起推敲,实物都没有,你说该如何如何鉴定?也没人信啊! 沈愈只能从各种资料上寻找宣炉的鉴定方法。 传说宣炉鉴定首先要看足,若是铜炉的足与炉身色泽铜质相差很大,那肯定是赝品,色泽一样才是宣炉。 然后再看款识,刻字要与炉身颜色一样,字迹要工整,无磨损或人为打磨的痕迹,如此这般方为真宣。 第三点看铸工,铸工即为铸造工艺,只有看上去很是精美的铜炉才可能是宣炉,一眼看去很丑很难看的铜炉绝对不会是宣炉。 第四点看品相,真品宣德炉历经六百多年的时光肯定磨损的厉害,品相特别好的不可能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