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69章 不杀皇太极,誓不罢休! (第2/9页)
略透露出去以后,却遭遇到极大的阻力,相当多的大臣都上疏反对陈新甲,甚至有人直言陈新甲丧师失地,卖国,要将他抄家灭族。在如此巨大的阻力面前,陈新甲的压力也很大。的确,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的确有卖国的嫌疑。哪怕张准也是明国人,还是朝廷名义上的大都督。 最大的阻力,乃是来自辽东监军高起潜和蓟辽督师吴阿衡,反应最激烈的也是他们两个。两人在奏疏里面,都明确的表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他们还在奏疏里面,罗列了种种富丽堂皇的理由。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两人不愿意放弃锦州和山海关,根本的原因绝对不像是奏疏里面提到的那样伟光正。 他们在山海关好吃好住的,有坚城可以固守,其实承受的压力不算很大。最重要的,因为是处在鞑子的前面,他们的钱粮,都是优先补给的,这给了他们很多中饱私囊的机会。如果调回去打陕西流寇,还有没有这样的待遇,那就难说了。 史可法刚到兵部的时候,曾经仔细的统计过,辽东每年耗费的银两,都超过二百五十万两。每年耗费的粮食,超过五十万石。基本上占据了国库收入的七成以上。在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朝廷还得东拼西凑,尽可能的满足辽东军团的需要。 为什么朝廷要如此的优待辽东军团?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一旦辽东军团出现变故,鞑子就会长驱直入。之前杨廷麟曾经有奏疏,抨击整个明帝国的防务策略,甚至连死去的孙承宗都被抬出来,在朝廷一度引发轩然大波。最终,杨廷麟被逐出了京师。 但是,在史可法看来,杨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