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79章 来自辽东军团的特殊见面礼 【求月票 (第5/12页)
。 这样的装备,相对于内地的明军而言,的确是精良太多了。依靠这么精良的装备,都无法打败鞑子,那完全不是装备上的问题,而是人品的问题了。说到人品的问题,话题就扯远了。 “请!” “请!” 一行人互相邀请着,很快就进入了松山堡。 因为鞑子的威胁,明军在辽东的主要策略,就是广修碉堡。只要是有需要,又有条件的地方,都毫不犹豫的竖起一个碉堡来。从孙承宗的年代开始,到熊廷弼,到袁崇焕,到后来的各个主帅,执行的都是这样的策略。大量的钱粮砸下去,无数大大小小的碉堡竖起来。 曾经有人统计过,在辽东,大大小小的碉堡,数量超过一万个。这些碉堡,大的能驻扎几千人,如松山堡、大凌河堡、塔山堡,小的只能驻扎几百人。遍地的大大小小的碉堡,的确有效的阻碍了鞑子骑兵的机动,加强了辽东前线的防御。 但是,这些碉堡的存在,也给明军造成了极大的耗费。碉堡是需要维修费用的,不是建完了就没事了。碉堡是需要配备武器的,佛郎机火炮配备不了,碗口铳、虎蹲炮之类的武器,总是要配备的吧。别看这些武器单个不是很值钱,数量多了,那也是一笔很大的资金。 比如说,当年修建松山堡,就至少耗费了十几万两银子,用了三年的时间才堪堪完工。配备大炮又用了几万两的银子。此后,松山堡又屡屡的修缮,每年又得耗费不少的银子。再说,这些银子有一半以上要落入私人的口袋,最终落到实处的,不到一半。这样一来,耗费就更加大了。 因为广修碉堡的方略,还导致明国朝廷大量的财政收入被投放在这里,以致九边的其他地方,防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