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2章 门庭若市,积极自救 (第3/7页)
淮安府,张准这么一闹,起码搜刮了两三百万两的银子。淮安府是漕运总督、河道总督衙门所在,当地的有钱人可是不少啊! 但是,相对于扬州府来说,淮安府就有点拿不出手了。扬州府的富庶,那是天下皆知的。特别是扬州的盐商,简直是富可敌国。对于这一块大肥rou,张准会放过就怪了。有人粗略的计算过,要是张准在扬州府拼命的刮地皮的话,刮走五百万两甚至是更多的白银,那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 扬州府的商家资产,要比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多得多,这是早有定论的。朝廷其实也屡屡想从扬州开辟新的财源,只可惜都是事与愿违。现在,张准来了,带着血淋淋的屠刀来了,扬州的商家,要是不识趣的话,那就要连人带钱财都没有了。要是识趣的话,或许还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甚至是保住一点点的钱财。 到了这个时候,识时务者为俊杰啊。强硬和虎贲军作对,那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与其人死了,钱没了,还不如自己的投靠虎贲军,争取好一点的出路。有这样想法的人很多。比如说,扬州盐运使覃良德就有这样的想法。 盐运使的全称,乃是“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这是一个权力非常大的部门,掌握的钱袋子更是令人眼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明代,盐政的税收,都是国家收入的重要来源, 要说在扬州,真正的大官,不是扬州知府,不是扬州总兵,不是扬州漕运衙门,而是扬州盐运使。因为,这位大爷,手里掌握着大明帝国相当分量的钱袋子,大明帝国所有的盐引,都是出自他的笔下。 当年,魏阉声势最嚣张的时候,两淮盐政,就牢牢的把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