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63章 吴三桂来了! (第5/8页)
来了一份情报。这一份情报,正是马轶送出来的,有关鞑子出动的消息。张准细细的看过以后,不动声色的说道:“再探。” 恭冰答应着离开了。 张准若无其事的将情报放在桌面上,继续慢慢的踱步。 有关鞑子第三次入寇的消息,和张准推测的基本差不多。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兵力上,都没有太大的偏差。根据马轶的这份情报,张准可以推测出来,鞑子到达长城的时间,应该是十二月下旬。换言之,自己在北直隶,至少要和吴三桂、许定国周旋一个月的时间。 “吴三桂,总兵……” “许定国,总兵……” “张准,总兵……” 张准轻轻的敲着桌子的边缘,无意识的自言自语。 明代的总兵官,称呼上非常混乱。如果单单以官衔职称估计敌人的实力,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偏差。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衡量。以前,大明朝的总兵官是非常尊贵的,只有皇亲国戚、勋臣权贵才能出任。这可是正一品的武官啊,是武官的巅峰,相当于文官的三公、三孤、三师,轻易是不能授予的。 嘉靖时期,全国只有五个总兵官。几个省才有一个。不过,从万历后期开始,总兵官数量逐渐泛滥。一个省至少一个。到崇祯时期,已经是总兵多如狗了,一个省几个乃是十几个总兵,乃是常事。总兵官的数量多了,自然就不值钱了,连正五品的文官,都敢拿捏正一品的总兵官了。 同样是总兵官,被赋予的权力,还有统帅的兵力,可能相差天和地。比如说,张准本人是总兵官,宋德钢也是总兵官。宋德钢手下就三四千人,而张准的手下,则有数万人。总的来说,是要害位置的总兵官,兵多钱多粮多。非要害位置的总兵官,则是清水衙门。比如说,左良玉,麾下就有好几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