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84章 宋应星! (第4/10页)
新等新生力量在,算是勉强搭起了架子。通过三员大将的关系,虎贲军可以陆陆续续的吸引到一些寒门学子,例如王时德这类人投奔,充实文化人的力量。但是总的来说,文化人还是严重偏少。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发展内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内政和打仗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给内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干都干不了。 只有日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身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内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对立面,使得别人不愿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内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根本没有成型。 此外,内政的发展,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内政系统队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于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同,内政系统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内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强及格而已。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的确给虎贲军的内政,注入了相当强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于农业科技,的确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发展,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