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827章 孙传庭的无奈抉择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27章 孙传庭的无奈抉择 (第5/12页)

理,甚至是提领天下勤王兵马。如此的重担,杨嗣昌哪里担当得起?

    此后的事实仿佛的确是在证明,杨嗣昌的统军能力,的确有限。在鞑子被虎贲军打得疲惫不堪的时候,杨嗣昌手握重兵,也没有给予鞑子一点的打击,眼睁睁的看着鞑子离开中原,出塞而去。孙传庭为此写了一首诗,暗自讽刺杨嗣昌的无能,结果不小心被杨嗣昌知道了,对孙传庭就有了看法。

    因为这个缘故,孙传庭同杨嗣昌的关系很不好,后来因为在辽东军的使用问题上,又不小心得罪了高起潜,被皇帝降旨切责。崇祯叫洪承畴进京陛见,并使大臣郊劳,却不许他进京陛见。显然,崇祯皇帝对他是不怎么信任的。

    清兵退出以后,崇祯采纳了杨嗣昌的建议,任洪承畴为陕甘川总督,把陕西勤王军全部交洪承畴率领去防备流寇。孙传庭非常反对将辽东军全部投入到中原,他上疏力争,直言不讳的指责,说这一部分辽东军决不可来,倘若到来,陕西的“贼寇”就会重新滋蔓,结果无益于剿贼。

    就是因为这封奏疏,孙传庭彻底的得罪了高起潜,同时得罪了辽东军的高层。你小子是什么意思吗?说我们辽东军来了以后,陕西流寇反而会更加的声势大涨,这不是在痛骂我们辽东军剿贼不力,甚至是和陕西流寇沆瀣一气嘛?

    其实,奏疏上的理由,都是幌子。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洪承畴和孙传庭他们不愿意辽东军前来分享功劳。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几个在陕西剿贼,一旦有了外人,就不好办了。这里面有些东东,是他们几个一早就说好了的,要是换一个外人来,还是一个很强势的外人,弄不好,是要出事的。

    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