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700章 崇祯哪一点比我强? 【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00章 崇祯哪一点比我强? 【求月票!】 (第2/8页)

陕西的流贼打烂了半个中原?让大半个中国都出现流民?天启皇帝整天忙着干木工,好像也没有悲惨到这样的地步啊!

    谋略?作为一国之君,没有长远的谋略,的确难以成事。然而,崇祯的长远谋略到底是怎么样的,张嫣还真的不太清楚。崇祯刚刚登基的时候,铲除了阉党,大量启用东林党骨干。但是后来,发现东林党人不行,于是又重新使用阉党成员。结果,阉党和东林党继续互掐,党争比以前还要激烈。

    在宦官的问题上,崇祯也是反反复复,举棋不定。开始的时候,放逐了大量的太监,极大的限制了太监的权力。后来,发现还是太监使用得比较顺手,于是又大量的起用太监。结果,现在,明国主要的权力,几乎都在太监的手上。高起潜、王坤、张彝宪、曹化淳、王承恩……哪一个不是太监?

    至于阁臣,就更加的复杂了。崇祯登基九年,阁臣已经换了接近三十位了,首辅也换了好几个了。阁臣是什么?是皇帝的助手,是国策的延续。国策的频繁更换,必然导致政令不通,国策不继。不同的阁臣,对政令有不同的理解,频繁更换的后果,就是政策根本无法贯彻,下面的官员无所适从。既然无所适从,那就只有乱来了。

    陕西的流寇,好像雨后的春笋,不断的冒出来,官军杀之不绝,和当地官府的横征暴敛绝对是脱不了关系的。这一点,连张嫣都知道。崇祯连续加饷,朝廷拿到的,其实只有几百万两的银子,但是百姓付出的,至少有几千万两。中间的差额哪里去了?当然是进了各级官员的口袋了。崇祯自己背负了千古骂名,却没有得到真正的好处。

    阁臣的频繁更换,还导致各项政务的紊乱。一般来说,明朝的阁臣,都是六人左右。这六个人,是有不同的分工的。如果阁臣稳定的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