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783章 先扎一刀,再下毒药,然后套绳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83章 先扎一刀,再下毒药,然后套绳索! (第7/9页)

衷言,即遣人来无妨也。”

    皇太极令来人叮嘱祖大寿不要忘记了约定。祖大寿回信说:“期约之事,常识于心,因众意怀疑,难以骤举,望汗王矜恤归顺士卒,善加抚养,众心既服,大事成矣。至我子侄,尤望垂盼。”

    从祖大寿的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大寿并没有欺骗皇太极。因为第首先皇太极对大凌河降将的确做到了仁至义尽,祖大寿心非木石,岂能不为之所动。第二,他对崇祯皇帝并不十分忠诚,而且还曾有过怨恨,更有十二分戒备。现在,他的亲生儿子和侄子们都留在了金营,他如果能说服妻子,说服将领,献了锦州,妻儿团圆,应是最佳的选择。

    第三,如果他真的想骗皇太极的话,此去应是泥牛入海,而不应与皇太极音信往来。这说明他是真想献了锦州的。之所以没献成,肯定是因为他试探性地做了一下工作,却没有得到反应,或者是干脆遭到反对,他来信所说“众意怀疑,难以骤举”,应是实情,而反对最坚决的应是他的妻子。

    也许有的人会说,以皇太极的智慧怎么会被祖大寿骗了。其实,对祖大寿去而不归,皇太极心中是有准备的,十一月一日,皇太极对众贝勒说:“朕思与其留大寿于我国,不如纵入锦州,令其献城,为我效力;即彼叛而不来,亦非我意料不及而误遣也。彼一身耳,叛亦听之,若不纵之使往,倘明国别令人据守锦州,则事难图矣。今纵还大寿一人,而携其子侄及诸将士以归,厚加恩养,再图进取,庶几有益。”

    可见皇太极放归祖大寿有着更深一层的考虑,他是通过这一行为收取所有降将之心,以吸引更多的明军将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