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明_第726章 血染午门,锦衣卫逞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26章 血染午门,锦衣卫逞凶 (第4/12页)

门。拿明朝说,就是午门。耳熟能详的推出午门斩首,就是这个午门了。但如今老百姓向皇帝“伏阙上书”,不要说见不到午门,连承天门也无法走近。他们只能跪伏在长安右门以外,远远的看着宫城的方向,期盼皇帝可以有千里眼,顺风耳,听到他们的呼喊。

    明代的文武官员多住西城,从长安右门人朝。百姓们都希望有哪位内阁辅臣、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或哪位尚书、侍郎大人怜念小民,收下他们的奏本带进宫去,呈给皇上,谁知守门的锦衣官兵压根儿不许他们走近长安右门,用水火棍和刀、剑将他们赶散。一见大官来到,把他们赶得更远。

    长安右门外有一座登闻鼓院,小厅三间向东,旁有一小楼悬鼓,有科、道官员在此轮流值日。按照明朝法律规定:百姓有冤,该管的衙门不替申理,通政司又不为转达,百姓一击登闻鼓,值日官员就得如实上报皇帝。但是今天,登闻鼓院附近站立的锦衣旗校特别多,一个个如狼似虎,打得百姓们不能走近。

    这些可怜的百姓们见长安右门不行,就从棋盘街转过大明门,来到长安左门。在这里,他们遇到的情形一样。有些老人已经完全绝望,但有些老人仍不死心。他们率领大家避开中间的路,跪得离东长安门稍远一点,见从东城上朝的官员过尽,只好恳求守门的锦衣官员收下他们的奏本送进宫中。

    锦衣官员当然不会干这样的事情,自然是一通的斥骂,然后将奏章接过来,全部撕碎。没办法,那些可怜的百姓,只好在地上长跪不起。他们想,就这样跪下去,迟早会有人怜悯他们,将他们“伏阙上书”的事上奏皇帝。只要皇帝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得到妥善的处理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