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76章 夜阑人静思辽东(上) (第7/8页)
当时有一位御史叫江秉谦,他说“化贞无一言不听从,廷弼无一言令吐气。彼原不从战守起见,但从化贞廷弼起见耳。”后面这两句主知道出了相谛,那就是:朝中的大臣们根本不从战和守的原则问题从发,而只是看某一问题到底是王化贞提出来的还是熊廷弼提出来的。 王化贞为了摆脱熊廷弼的束服,实现他一举荡平之策,向朝廷申请“便宜行事之权”:“其军前机宜,许臣便宜从事。若一切指挥必待报而后行,则无幸矣。如以臣言为不可。乞罢臣而专责经臣,庶得一意恢复,不至为臣所挠乱也。” 什么是“便宜行事之权”?即凡事可不必向经略请示,看准了干就是了。不论王化贞是否得到了便宜行事之权,实际他早已便宜行事了。王化贞,一个经略大人手下的刚刚被晋升为正四品的巡抚,麾下兵力多达十四万人,而手持上方宝剑的正一品大员经略大人熊廷弼仅有五千兵马。 王化贞布署兵力根本就不向熊廷弼请示,你经略大人不是主张防吗?我偏要攻。气得熊廷弼不得不上书道:“请急如抚臣约,乘冰急进,免使将士因不战而怨。并急罢臣,以正臣摧战士之气,灰任事之心之罪。”意思是说,请皇上马上照巡抚大人的意见办,趁着辽河还未结冰立即进兵,免得将来将士因未能进攻而发牢sao。并立即将臣罢免,追究臣打击战士斗志之罪。 这样一来,经抚之间的矛盾终于表面化了,并发生了激烈冲突。民无二主,军无二帅。明军在辽西的两个统帅,产生了如此激烈的冲突,战败,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正是明国朝廷。 熊廷弼曾经质问王化贞:“防守的工具就是进攻的工具,现在人饥马疲,守都守不住,我们凭什么去进攻?” 王公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