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930章 未来的钢铁工业基地:鞍山! (第8/10页)
张准好奇的说道:“伯祥先生,请讲。” 杨廷麟于是娓娓的讲述起来。 这位新任辽阳知府的意思,是准备在辽东,先搞好像灵山卫那样的大型农庄,先将所有的田地,都全部开发出来再说。说真的,他对那些农庄很有兴趣。他去过灵山卫的农庄考察过,对那些农庄的印象很深。这一次,是准备学以致用了。 灵山卫的第一农庄,尽管只有不足三万亩的田地,每年上缴的粮食,却相当于上万户农户。而他本身的屯丁,收入也相当的不错。这一点,让杨廷麟记忆犹新。作为官员,他当然要为虎贲军着想。在任何时候,囤积粮食,都是官员获得政绩的最直接途径。官府可以获得大量的粮食,民众的收入也不错,这样的模式,杨廷麟要是没有兴趣才怪了。 大型农庄最大的特点,就是集体劳动,可以充分的发挥人员和农具上的优势。很多大型的机械农具,都可以投入使用。不要以为明末就没有大型农具,其实是有的,只是没有推广而已。好像宋应星自己,就发明了多样的大型农具。 东北的土地,更加的平坦,更加的利于大型机械的cao作。杨廷麟设想,要是这些大型农庄真的兴办起来,生产效率应该是相当高的。在未来的三五年时间里,就可以将辽南的农业生产,恢复到万历中期的水平。嗯,甚至有可能超过。 当然,均田令也是要执行的。因为张准的特别恩赐,东北每个人的均田令上限,可以得到一百亩。这样一来,大型农庄的出现,就更加的容易了。只要一百个人联合起来,就有可能形成一个上万亩的大型农庄啊! 张准点点头,缓缓的说道:“这是不错的思路。在刚开始的时候,集中劳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