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三章 (第6/26页)
进一步解释道“我们和维西尔、科曼之间的竞标就够激烈,能侥幸赢下来就谢天谢地了谁还敢报高价啊?主要是由于软件的技术指标都比较‘软’,论性能谁都号称可以达到,论功能谁都号称可以满足,而东西实际上差得很远。我担心评分上技术分拉不开档次,价格分比重过大,最后变成谁最便宜谁中标。您肯定希望用理想的价格买到中意的产品,但总不会希望我们这些高端软件全都出局,就剩些低端软件让您挑吧?” “不至于吧,技术评分还是能反映出产品的高低优劣的。” 俞威恳切地说:“只能在一定程度有所反映,但不足以抵消价格上的差距。我担心从标书本身很难评判软件的优劣,我说了您可能都不信,以前有次招标一家国内软件的综合评分居然是满分,比我们的分还高。万一真是低端软件得分最高,您说您选不选他们?选吧,东西太差您自已窝心;不选吧,人家四处告状您烦不烦呐?” “你不会只是担心吧?讲出来嘛,你有什么想法?”宫总已经露出一丝不耐烦。 “我能有什么想法?还不是指望您拉兄弟一把。”俞威嘿嘿笑着说“您看,能不能把技术分的比重再提高一些?” “技术因素已经有集团的推荐和评测双重把关,还能怎么提高?现在技术和价格已经是五五开,再提高那还叫招标吗?那不成名牌产品评选了?” 俞威说:“可以稍微变通一下嘛,您看看我说的这个办法行不行:技术指标的分量不变,把价格指标改为性价比指标,不再只简单地按价格高低排序,而是把价格和性能综合起来按性价比评分。” “性价比怎么得出来?”宫总显然来了兴趣。 “这好办啊,先评技术分,再把每家的技术分都除以满分50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