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五六三 衔枚夜度五千兵(1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五六三 衔枚夜度五千兵(14) (第2/5页)

   洛伦素不可能承担交恶明帝国的责任。他也相信忠贞议会所有议员都不会选择站在明帝国的对立面。尤其是帝国皇储明显表达了善意,澳门当局只需要配合安排船只,提供一定的技术人员,并不需要投入过大的人力和财力。

    “明帝国是个尊重规则的文明国家。不同于那些只能用武器交谈的野蛮人。他们看中诺言和信誉,我们完全可以信任他们关于东印度开发的承诺。”洛伦素在信中结尾写到,读了一遍之后,让仆人尽快送回澳门。

    从厦门回澳门可以从海路顺风而下,能节约将近一半时间。等澳门忠贞议会的议员们与耶稣会的教士们商议之后,便决定派出更大规模的团队前往厦门。其中有大量皇太子需要的技术人员,他们将拿到年薪一百五十两,每月三十五两生活津贴的高薪,前往北京、山东、浙江等地,交流绘图和航海技术。

    另一部分则是汤若望的同行——耶稣会的教士们。他们希望能够获得在大明传教的权利。当然,对于天主教这种颠覆大明社会根基的宗教,朱慈烺是满怀警惕,因为奉教绅士中并不全是王徵这样头脑清楚的人,还有一部分甚至会接受天主教之中最极端的愚昧内容。

    不过朱慈烺是个有说话艺术的人。以传教必先传文为理由,又收罗了几个博学广闻精通多国语言的教士,在福建漳州和广东广州分别设立四夷馆,翻译欧洲学术著作,培养翻译人员。

    在葡萄牙人的努力配合之下,大明第一批前往欧洲的使者人数被确定在了三百人。郑芝龙拨出一艘西式战船,作为大明使团的座舰。水手由明葡两国交叉配备,旨在培养大明的水手掌握远洋航行技术。

    这个使团将从泉州厦门出发,在澳门与葡萄牙船队汇合,然后借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