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六二九 白日风尘驰驿骑(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二九 白日风尘驰驿骑(10) (第2/5页)

中最重要的就是税收和四民比例。

    如今“士”这个阶层的定义变得含糊不清,地方文教不算举人、进士的数量,只论新学体系。可关心的wenti不多,主要是钱粮拨给和监管。另外则是农民人口向工商转移,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关键还是渠道wenti。

    农民只要能够在土地上过上好日子,就不愿意离开土地,除非能够让他们相信其他职业能够获得更haode生活。而且工商业的门槛不低,尤其是商业领域还存在风险,想主动赶人是不行的。

    张三就在行政学院学习的时候,正是他的好友沈加显在怀庆府担当知府。沈加显提出过二倍收入的原则。即招工工资应当是农民务农一年收入的两倍。

    比如一个健壮劳力有田一百亩,亩产两石,一年毛收入两百石,按照朝廷收粮价格可以得二百两银子。除去本人的生活以及种子、农具、肥料的成本,这个健壮劳力一年纯收入只有五十两银子。

    那么制定工资的时候,就要保证工人的一年纯收入超过一百两。

    这套理论对于农民的转型的确有帮助。在国家初定时,农民对于种地靠天吃饭已经产生了畏惧。别说两倍,就是略差一些。每天看着工资入手也是乐意干的。沈加显也正是因此完美达成了吏部的所有考成任务,升入布政司。

    到了张三就任期内。农转工商的任务更加重了,但天下承平,人心安定之后觉得还是自己有块土地耕种更有安全感。这就导致工人数量竟然有所回流,这让张三就十分揪心,由此提出了两条新的政策,在府治河内试行。

    第一条就是对两倍收入的再翻倍。提高工人工资,达到务农的四倍,用厚利使之不愿回流务农。

    第二条则是对有心经营的商家提供政府担保,让府内银行提供信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