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六五三 峥嵘巨浪高比山(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五三 峥嵘巨浪高比山(4) (第2/5页)

钱、办期刊。

    隆景元年十一月,武林大学正式在风景如画的西子湖畔建校招生。这所与经世大学同样规格的新大学,涵盖了从钱塘江到西湖南岸的广大西湖风景区,请了江南最负盛名的园林大家进行校园设计。

    宋应星出任武林大学祭酒,同时兼任物理和化学系教授。

    与经世大学不同,武林大学从筹建以来就受到了各方关注,多有乡绅和浙省势家捐赠。他们倒没想过借大学敛财获利,单纯是因为武林大学的名字亲切,有地方大学的错觉。同时也因为武林大学的化学系和医学院对他们的生活有极大影响。

    在他们看来,化学多半是依据《化经》设立的金丹之学,是解决死后的问题。

    医学院则汇聚了江南许多国医圣手,是解决生前的问题。

    这两点可要比经世大学的技工之学重要得多。

    初生的化学其实并不需要研究者特别高的天赋,它更像是科学王国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手进行实验,进而将实验过程和结果形成理论,以公式方程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明代,道士们已经发明了制取硫酸的方法,并将之用于药物。利玛窦和汤若望也带来了西方制取硝酸的方法,与明朝道士们的方式有异,结果却是一样。可以说,在无机酸的制取上,大明已经有了足够的实验室基础。

    宋应星在消化了前人的知识基础之后,通过定义命名,总算开始了新的征途,带领着三百学生开始研究人工制取纯碱和烧碱的方法,同时也安排人手研究如何提高产能。

    朱慈烺因为化学的进步也不得不设立皇明定名学会,对各种单位、元素、产品名称进行定名。

    孔子说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