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四二 平生只负云山梦(3) (第2/5页)
力不能逮了。大都督府考虑到这点,也就认可了肖土庚上校的要求,只是调派期间船队起航的时间又要拖延了。 尹如松这才发现自己登上了一艘不知何时起航,不知何时规程的大船。好在家中父母有两个弟弟照顾。而且自己在大学的薪金会继续打在银行户头,妻子贤惠持家,肯定能够照顾好上上下下一家子人。 “我们这回出去,能往国内带信么?”尹如松问出了许多人的心里话。 肖土庚有些意外,道:“这次只是考察,又不是上战场,为何不能带信?最多就是路途遥远,耗费时日较长罢了。” 众人闻言这才放心,不过看看日益准备物事,却觉得这比打仗还要繁复一些。 崇祯二十三年九月中,北风起,三艘大福船组成的船队带着各种工具、农具、军械,以及从菜农到副教授的各色人等,启航出海,渐渐将天津港抛在身后。 对于这次意义非凡的远航,周应期周阁老亲自到了天津,代表皇帝为考察队送行,顿时就将这次看似平常的考察行为升华到了国史的高度。 海船在海上乘风南下,只有路过登莱时才看到陆地,其他时间走的都是最近航程。这正是宋应星随手发明六分仪对人类航海史的贡献。 崇祯二十三年十月初,船队到达台湾北端的基隆县,略加休整之后,许多人选择了从陆路前往台南,顺道可以缓解对土地思恋,对某些博物系的师生而言还可以做一次台湾考察, 采集的样本也方便送回北京。 尹如松原本的目的就是考察蛮夷人文,探讨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自然不可能为了贪图早几日到达台南而继续坐船。 福建水师派来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