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52章赵氏最后的辉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52章赵氏最后的辉煌 (第4/6页)

达了宋子(今河北晋县南),转瞬之间就会兵临邯郸,为了化被动为主动,廉颇、乐乘遂和赵王商议,主动出击、各个击破,在燕国大军兵向邯郸之初,廉颇便向赵王分析了燕国和赵国军队之间的局势,廉颇认为,燕国此次前来攻打赵国的军队多达60万,可谓人多势众。而赵国刚刚遭逢大战,国内损兵折将,能够用于正面抗击燕国军队的人马并不是很多。但是赵国剩下的军队,只要略加调教,就一定能够成为一支视死如归的大军,无往而不胜。燕国的军队则认为赵国必败,骄傲的兵锋之下,隐藏的是失败的诱因。加之落井下石的做法为人所不齿,士气定然会大受影响。一个是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一个是以逸待劳,如此对比,赵国大可以和燕国一战,而且只要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燕国军队必然会四散奔逃。

    此时此刻,赵孝成王虽然对廉颇的战略并不是很理解,但是他至少有一个长处,那就是现在他对廉颇十分信任,既然廉颇这么说,那就这么办。

    于是,赵孝成王紧急派遣廉颇和乐乘,统领25万大军,也有人说是13万大军,应该有不实之处,首先敌我差距太过悬殊;其次则是赵国全民皆兵,在邯郸一线就有10万大军,此时赵国的兵力总数还是在40万以上。率领大军前往中途迎击燕国大军。

    当然,既然燕国军队有两路人马,赵国军队也分作了两路人马,廉颇自领兵20万,前往鄗城抗击燕国军队的主力大军;另外5万大军则由乐乘率领,在代城坚守不出,以阻挡燕国大军南下的步伐。

    纵观当时燕国和赵国的形势,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从燕国方面看来,燕国和赵国的关系一向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