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王朝更迭_第186章军事家尉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86章军事家尉缭 (第6/9页)

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李白《秦王扫六合》

    这是唐朝诗仙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从功与过两个方面,比较全面地评价了秦始皇的一生。其过错自然是奢侈浪费、残暴无道、严刑峻法,并且最终招致了亡秦必楚的结局的出现;另一面,则是介绍了秦始皇伟大的历史功绩: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强大的封建大一统帝国。

    秦王政之所以能够完成一统天下的宏图霸业,首先与他的雄才大略密切相关,其次则与秦国的许多能人异士、名将贤臣的辅佐密不可分。在秦王政当政之时,正是秦国和六国决战的关键时刻。如吕不韦、李斯、王翦、蒙恬等人对秦国立下的功绩自然不必多说。而真正帮助秦王理出消灭山东诸侯的关键,制定一统天下的策略的人则是尉缭。

    关于尉缭一生的事迹,史籍上的记载出入很大,一说他大约活动于魏国由安邑迁都于大梁的历史时期,为魏惠王时期的人。但是另一种说法则称尉缭在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来到了秦国,前后相差达90多年,明显有两个叫尉缭的人,但是后面和秦王政的交集,是确实可信的。

    此时秦国面对东方任何一个诸侯国,都可以轻易地将他们打得服服帖帖,但若是他们合纵起来,秦国就必须要暂避其锋芒了。

    尉缭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来到秦国之后立马向秦王建议,“说及当今的秦国,已经无比强大,山东诸侯和秦国比起来,就好比是郡县的县令。但是如果他们合纵起来,则会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智伯虽然是春秋晋国时期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权臣,最终还是被韩、赵、魏等几家大夫攻灭;夫差虽然贵为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