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812章 星火可燎原 (第3/5页)
少量兵力和资源就能牵制大量德军的战场。 印度似乎是相当理想的地方,因为斯大林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的高层一直认为,印度国内存在尖锐的阶级矛盾和反抗殖民统治的需求,可谓是一堆革命干柴,只需要几个火星,就能燃成燎原大火。 而德国为了维持英国本土的安定(这是充分利用英国工业和科技能力的先决条件),就不得不去扑灭印度革命的熊熊烈火。 “怎么会不反抗呢?”斯大林很有一些不以为然,“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 谢洛夫听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也有些为难。真理当然是不会错的,但是印度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别处的真理在印度不一定管用啊。 印度底层的贱民,什么首陀罗,什么达特利的,都被压迫几千年了。可翻翻印度历史,仿佛也没有什么贱民大起义啊! “1858年不就发生了一场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大起义?”斯大林还是了解一些印度历史的,他严肃地指出,“那就是反抗!” 可那不是印度底层劳动人民的反抗,那是印度的绿教统治阶层和婆罗门教统治阶层的反抗。谢洛夫很想告诉斯大林,在那场大起义中,印度贱民基本上是旁观群众,不怎么参与造反的,而且仿佛也没有一点造反精神。 “总书记同志,”谢洛夫摇了摇头,说,“实际上,1858年的印度土兵起义并不是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起义,而是……而是几个殖民统治集团之间的斗争。” 什么意思? 斯大林愣愣地看着谢洛夫,问:“难道不是印度人反对英国人吗?” “印度人……”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