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716章 大包围-生命线 (第3/5页)
战。” “那是当然的。”曼施坦因一笑,“和我们打了2个多月,俄国人一定已经知道他们的装甲部队打不过我们。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选择以空间换防御的战术是完全正确的。而且立白边境有什么啊?一大堆集体农庄而已,丢了也不要紧。” “但是俄国人一定在准备反击。”蒂佩尔斯基希中将说道,“华沙战役的时候苏联人已经有了可以对抗虎式坦克的t-34/57坦克。现在又过了一个多月,以苏联人粗制滥造的本事,一定有了更多的t-34/57坦克。” 现在德国(欧共体)和苏联在机械化装备生产方面对比大概是这样的:坦克产量苏联占很大的优势;飞机的产量双方基本持平;汽车的产量德国(欧共体)一方具有很大的优势;船舶产量也是德国(欧共体)一方拥有极大优势。 之所以会这样,和德国在战前没有庞大的拖拉机制造产业有关。一方面德国在间战期间受到《凡尔赛条约》的制约,不能大搞拖拉机产业;另一方面德国也没有这个需求,农用拖拉机产业的基础是大农业,当时西欧的家庭小农场用不着多少拖拉机。 而苏联和美国都有大片的土地需要耕种,苏联又发展了农业集体化,对农机的需求很大。所以苏联能够发展出四大拖拉机制造基地,积累了大量能够生产拖拉机的技术工人。 因此苏联的坦克产能根本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只是质量。 另外,57mm炮虽然很难加工,但是历史上苏联也造了将近10000门! 在大炮兵这块儿,苏联人相对德国一国也有产能上的优势。不过现在法国这个盛产大炮的国家倒向了德国,所以在大炮产量上是欧共体占有优势。 当然,这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