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机教古人搞基建_分卷阅读3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36 (第3/4页)

 这可是了不得的东西,哪怕仅仅是识字识数,给百姓写写家书什么的,也比当佃农强了不知道多少。

    条件就是,难民家庭得将户籍迁到齐政的封地。

    现在齐政的封地还是荒山野岭,耕地基本等于无,加上古时候故土难离的情怀十分严重,就看他们如何选择了。

    光是这招生告示的第一条,就已经十分轰动了。

    上一次宴会,甘公出的第五题已经在上京传开,齐政在自己封地修学舍,还实行这个什么三年义务教育,就是为了这第五题?

    似乎的确是个了不得的法子,等赵国太子和使臣来了,说不得真会赞上一句。

    “要是我们大乾其他地方也能实施这个三年义务教育,其他国家的文士还能说我们不通教化?”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原因很简单,负担不起,齐政能实施,是因为他封地上一户人都没有,哪怕如此,还加了一个一户一个名额的限制。

    像其他地方,无书可读的孩子成百上千,光是学舍都修不起来。

    “实在可惜。”

    但光是这个方法,这种思想,让好些老学究激动得手抖,口里不停的嘀咕,“好一个三年义务教育……”

    别人或许仅仅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但他们却从中看到了大乾文教的一种趋势。

    但又不得不感叹,“难难难!”

    相信很快这个三年义务教育就会传遍整个上京,甚至传进朝廷之上,当然这么理想化的政策,也只能让人望而生叹。

    虽然不可能真的在大乾推广,但这么充满浪漫主义的幻想,必定会让那些为文教发展而愁白了头发的老官儿魂牵梦萦。

    也必定会将目光投向唯一实施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